DB54∕T 0051.1-2024 天麻半野生生产技术规程 第一部分 麻种生产(西藏自治区)

ID

CF92D7F9949A44D5BD242EC3B4628692

文件大小(MB)

0.22

页数:

10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CCS B 05 54,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54/T 0051.1—2024,天麻半野生生产技术规程,第1 部分 麻种生产,2024-09-15 发布2024-10-15 实施,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54/T 0051.1—2024,I,目次,前言.II,引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选用品种3,5 天麻有性繁殖..3,6 包装、运输及贮存.4,7 生产档案5,附录A 6,A.1 天麻授粉示意图..6,A.2 有性繁殖方式 塑料袋袋栽培育示意图.6,DB54/T 0051.1—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54/T 0051.1—2011《西藏天麻半野生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 麻种生产》,与DB54/T,0051.1—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授粉技术内容(见5.9),2011版的5.9授粉,——更改了有性繁育方式的内容(见5.12),2011版的5.12有性繁育方式,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藏波密高原藏天麻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林芝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西藏波密县农技推广服务站、广东省平远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邹雨婷、桑琼拉姆、索朗曲珍、仇全雷、米玛次仁、董斌、席永士、冯志强、,廖吕、刘海金、李芳、次仁旺珍、白玛旺扎、白正华、赖美芳、巴桑杰布、贡觉次仁、达瓦扎西、李通、,白玛普加、黄鹏程、孙建春、夏小龙、杨太强,本文件2010年4月首次发布,2024年为第一次修订,DB54/T 0051.1—2024,III,引言,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具有平肝息风、祛风通络等功效。随着现代医药学的发展和对天然药物需求的增加,天麻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在高品质、生态友好型产品的需求上更为迫切。然而,传统天麻种植方式面临诸多,挑战,如病虫害频发、种质退化、产量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天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特别是在特定生态区域如西藏海拔1000 m~3000 m的林区,探索并推广天麻半野生生,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该技术旨在通过模拟天麻自然生长环境,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天麻的优质高,效生产。其中,天麻半野生生产技术规程的第1部分——麻种生产,是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天麻后续生长的质量与产量,本文件详细规定了天麻选用品种、有性繁殖、包装、运输及贮存、生产档案等技术措施,旨在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的天麻麻种生产技术体系。通过明确天麻有性繁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箭麻,的选用与处理、授粉技术的优化、蒴果的采收与保存、萌发菌与蜜环菌的应用等,为天麻的优质麻种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此外,本文件还参考了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如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等,确保天麻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友,好与产品安全。同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进一步规,范了天麻的生产与管理,通过本文件的实施,预期能够显著提高天麻麻种的生产质量,促进天麻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中药材,市场的繁荣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DB54/T 0051.1—2024,天麻半野生生产技术规程,第1 部分 麻种生产,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用于天麻选用品种、天麻有性繁殖、包装、运输及贮存、生产档案等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西藏海拔1000 m~3000 m的林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国家农业部2006年颁发,同年6月1日起实施),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种子,天麻开花、授粉后,结成蒴果,内含大量细小如粉尘状的种子。种子由胚、种皮两部分组成,平均,长度为670 μm,3.2,原球茎,天麻种子萌发后形成的组织结构,一般呈圆球状,3.3,米麻,原球茎分化而成,长度2 cm以下,重量2 g以下,一般具有1个明显的顶芽,3.4,白头麻,DB54/T 0051.1—2024,用于栽培种植的麻种,麻尖发白,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长度2 cm~11 cm,重量3 g ~50 g,3.5,箭麻,由白麻种生长发育而成的新鲜天麻块茎。长度5 cm~15 cm,鲜品个体重50 g~400 g,最大体重可达,700 g,3.6,有性繁殖,用箭麻培育后得到种子,再用萌发菌拌种子播种到蜜环菌菌材上。种子萌发后1个月~3个月形成第,一代米麻,6个月~18个月形成第一代麻种,3.7,无性繁殖,用第一代米麻或白麻种在蜜环菌的供养下,经12个月~24个月形成箭麻,3.8,天麻有性袋栽培育,天麻种子装入塑料袋内进行麻种……

……